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境:在會議上你才剛講完自己的提案,隔壁男同事就馬上用「讓我來解釋一下」的口氣,重講你剛剛說的內容;或是你明明在某個領域很專業,卻常被男生用「教學式語氣」糾正、講解、補充——這不是你玻璃心,也不是你多想了,這個行為有名字,它叫做 男性說教(mansplaining)。
這篇文章就要來帶你認識男性說教的來龍去脈,為什麼它這麼惱人、怎麼從社會文化長出來、又該怎麼有效地回擊。一起來打破這個說教文化,用幽默與覺醒,搶回我們的對話主導權💥!
男性說教(Mansplaining)是什麼?
你是不是有過這種經驗:你正在講一個自己熟到不行的東西,然後突然被一個男生打斷,語氣超自然地開始「解釋」給你聽,彷彿你什麼都不懂,還越講越有自信。你心裡只想:欸我是在講我自己的東西耶?這種讓人瞬間白眼翻到後腦勺的行為,就是所謂的 「男性說教(mansplaining)」。
「男性說教」這個詞的起源
簡單說就是「man + explaining」的組合,但不是在稱讚誰解釋能力強,而是諷刺一種很常見的情境——某些男性在對一個議題了解不多的情況下,卻還是硬要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解釋給別人聽,特別是對女性。重點不在他是不是男性,而是這種說話的方式充滿了「我覺得你不懂,我來教你」的假設,而不是平等地交流。這種行為不只讓人覺得被小看,還會讓對話變得很沒品質。
這個詞之所以會爆紅,是因為作家 Rebecca Solnit 在 2008 年寫了一篇文章《Men Explain Things to Me》。裡面她提到,她曾在一場聚會上遇到一位男士,非常熱心地跟她介紹一本書的內容。問題是——那本書是她自己寫的。對方完全沒發現自己正在「教」作者本人內容,還一直講到旁人忍不住提醒他,才停下來。是不是有點尷尬又熟悉?這篇文章一出,就像戳中很多人的痛點。後來「mansplaining」這個詞開始流行起來,甚至在 2010 年被《紐約時報》選為年度代表詞之一,因為它真的點出了很多人遇到卻說不出口的狀況。

男言之癮:那些對女人說教的男人
內容簡介
索尼特在書中探討為什麼身為女人,就要被男人說教?
她發現,這個社會的空間,往往為男人敞開卻對女人關閉,導致女人無法發聲、沒有參與和受人敬重的權利,甚至沒有容身之處而無法成為完整而自由的人。索尼特了解女性的痛處,奮力成為一個能夠發聲的人,也勇於為沉默的人發聲爭取權利。
索尼特活用文化、政治等歷史,結合數十年親身參與社運的歷練,在書中提出獨到的觀點,用精準的觀察、豐富的想像和犀利的字句,提供武器給每個女人,有勇氣克服自我設限、打破沉默。這本書也是女權運動的試金石,激勵每一位關心女權議題的人。
男性說教例子:說教男的經典語錄
- 「你知道這個其實是……」
- 「我跟你說一下,這個我很懂……」
- 「我覺得你有點誤會,其實不是那樣啦~」
這些話聽起來好像「好心」想要教你一些事,但當你其實已經很清楚那件事,甚至比對方還懂,還被這樣糾正,真的會讓人內心直接爆一句:「拜託你誰?」但讓人困擾的的地方就是,他們講話的方式讓人很難反駁或溝通,因為他看起來只是「在幫你解釋」,但實際上卻是在質疑你原本就有的專業和判斷。
「說教男」為什麼這麼令人反感?
不是你玻璃心,是他真的太煩!
你知道那種感覺嗎?明明自己就很懂某件事,結果卻被一個說教男用一種「我來教你做人」的語氣滔滔不絕地解釋,還完全沒意識到你根本不需要那場免費講座。這不只讓人翻白眼,也可能在無形中影響很多事。
貶低專業,打擊自信心

說教男最可怕的地方,就是他會在你最不需要「幫忙」的時候,跳出來像老師一樣開始上課。尤其當你自己就是該領域的專業,還要聽對方用超不專業的方式來“解釋”給你聽,心裡真的只想大喊:「欸我比你還懂好嗎!」
根據多項研究,這種行為會讓人覺得自己的能力被質疑,長期下來還可能讓人選擇沉默、不再發言。這不只影響個人的自信,也會拖慢整個團隊的效率與溝通品質,職場氣氛直接扣分。

如果身邊只有這種說教男,真的很容易讓人感到沮喪。


性別刻板印象加深,對話空間縮水


「男生比較懂、女生比較需要人教」這種觀念真的還沒過時嗎?很遺憾,說教男的存在就是這個偏見的現行版。當對話中男性習慣搶話、主導解釋,女性只能默默當聽眾,這其實就在默默強化性別不平等。這樣的互動模式一再發生,讓真正的交流變得困難,女性的聲音也越來越被壓下去。
陷入難以打斷的「聆聽困境」


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場景:面對一個說教男,他說的也不一定正確,但大多數的人都不好意思當面打斷他,怕被說情緒化、太敏感、沒禮貌。久而久之,就形成一種「好好好,都給你說。」的無力感。而這個不平等的交流模式,也讓人更難在對話中取得主導權,甚至不想再發聲。
在 Threads 查看
女性在專業領域的能見度被壓縮


說教男還有一個超大的副作用,就是讓女性在專業領域裡的努力被忽視,甚至被「順手抹煞」。像是在科技、工程、政治這些大多是以男性為主的產業中,女性已經得花更多力氣證明自己,結果還得面對來自同儕或上級的說教式對話,不但耗神,還會直接影響升遷機會與工作表現。
為什麼「男性說教」這麼普遍?
男性說教(Mansplaining)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常見,無論是辦公室、聚會還是社交場合,這種現象似乎無處不在。你可能覺得「這只是小事」,但其實背後藏著整個社會的性別教育、權力結構,以及一些你覺得「很正常」的潛規則,讓男性說教的行為悄悄成為一種普遍現象。
社會怎麼把「說教男」養出來的?
性別結構作祟
很多男生從小就被鼓勵要敢發言,敢表達自己,甚至越有自信、越會講話,越會得到稱讚。相對地,女生若太過發言,會被認為「太強勢」或「太有主見」,這樣的性別教育長期影響了大家的行為模式。男生越來越習慣站在講話的舞台上,而女生則成為「聽眾」,這就是為什麼不少男生在對話中會不自覺地搶過麥克風,開始「說教」,而這一切的根源,其實正是這個不平等的語言權力結構。
社會化學習:越主動越被稱讚
想像一下,從小到大,男生在家庭、學校和媒體中,幾乎都在接收一樣的訊息:「男生要敢說,說得好才有價值」。家裡的爸爸講話有威嚴、老師在課堂上總是鼓勵男生發言,電視上的專家也大多是男性。這樣的社會化過程讓男生習慣了在眾人面前展現自己,發表意見就代表著「有價值」,也讓他們不自覺地搶過對話的主導權,進而誕生了「說教男」。
性別刻板印象
大家都聽過那些耳熟能詳的刻板印象吧?「男生邏輯好、會分析」,「女生感性又容易情緒化」。聽起來像是無害的觀察,實則是對性別的偏見。這些刻板印象讓男生在會議上發言時,被視為「有見解」,而女生的意見若不同時,卻容易被認為「太敏感」,甚至會被認為她們的情緒控制不好。這種現象,直接讓男性說教看起來像是「理所當然」,完全忽略了女性的專業能力和知識積累。
父權結構下的權力不平等
傳統結構讓男性成為「話語霸主」
在父權社會中,男性通常被視為知識和權威的象徵。無論是媒體、職場還是政治領域,男性主導的情形非常普遍,這樣的結構讓「男性更懂事」的錯誤觀念深入人心。所以當男性在公開場合或會議中,習慣性地對女性進行解釋和糾正時,他們其實是無意識地在強化自己「主導者」的角色,這讓女性的聲音被淹沒,難以在自己專業領域中發光發熱。
「我不是故意的」也是問題
很多男生在進行男性說教時,常常自認為自己是「在幫助對方」,完全沒有覺得自己冒犯到誰,但這正是問題的根源。當你預設對方「不懂」的時候,卻沒有意識到她可能比你還專業,這不僅是無視對方的知識與能力,更是一種隱形的傲慢和歧視。你可能覺得自己是在提供幫助,但很多時候只是對別人的不尊重。
在 Threads 查看
說教,其實是種權力操作?
在某些情況下,男性說教不只是一種無意識的性別偏見,它還可能是一種有意識的策略,用來維持或強化某些男性的權力地位。當男性在職場或其他競爭性強的環境中,不斷糾正、解釋女性的觀點,無論女性是否需要這些解釋,這其實是在展示「我更懂」的態度,進而強化自己在團隊中的主導權。這樣的行為,直接限制了女性在專業領域中的能見度,也影響她們的職業發展。


「男性說教」要如何應對?
你知道最煩的是什麼嗎?不是男性說教本身,而是那種「明明你也懂,甚至懂更多,結果他還要用教科書語氣跟你講一遍」的荒謬感。氣氣氣!這種時候到底要怎麼反擊?這邊提供幾種應對方式,讓你下次再遇到男性說教的時候,不用再憋到得內傷!
用幽默化解


有時候直接硬碰硬會讓場合尷尬,如果當下的氣氛不適合和對方正面開戰,這時候用一點幽默感就很管用。
- 「哇~原來我在業界做這個五年都白做了,謝謝你今天讓我學到一課欸😊」
- 「哇,你剛剛那段我在碩論也寫過欸~真有緣😉」
- 「欸欸你剛說的我筆記一下,真的太經典,等下我要錄 podcast 用哈哈哈」
這種話的威力在於「表面在笑,實際上讓對方無地自容」,而且別人也會聽得出來你是在反嗆,不尷尬、又有氣場。


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


如果你那天剛好心情夠穩、氣場夠強,也可以直接講重點。
- 「這部分我研究蠻久的,想聽你補充,但我不太需要再被『教』一次喔。」
- 「我知道你是好意,不過我其實對這個主題還算專業,想直接討論觀點而不是聽簡報。」
這樣既不失禮,又能展現自己的立場,也讓對方收斂那股「來,我幫你上課」的氣焰。
借力使力,用問題回擊


有些說教男是「不講話會死型」,這時候你可以反問他,讓他自己發現你其實也懂很多。這一招超適合應用在會議、學術場合、或者某些嘴砲型的討論上。
- 「你剛剛說這樣做比較好,那你怎麼看目前業界 X 公司那個做法?他們跟我們的方向蠻像的欸~」
- 「你覺得這樣分析比較有邏輯?可以舉個例子我對照看看嗎?」
- 「你說得很有趣~不過你怎麼看 X 的觀點?我之前看到另一派說法欸~」
這種「請他說清楚」的方式,其實是在提醒對方:「我聽得懂,我也在思考,不是等你來灌輸。」
當場找「隊友」幫你撐場


當男性說教發生在公開場合,比如會議上、報告現場,真的不只你會翻白眼。很多同事也默默觀察到不對勁,如果可以的話,就拉幾個隊友來和你一起防禦男性說教的攻擊,會比單打獨鬥更有效。
- 「他剛剛好像還沒講完欸,你可以先讓他說完嗎。」
- 「這其實是他之前研究的內容欸,他最清楚啦~」
這樣做不只減輕你單打獨鬥的壓力,也能慢慢改變整個職場或小圈圈的文化。
事後私下溝通


如果對方是朋友、同事或另一半,直接當場發火可能會讓彼此尷尬,事後私聊反而是更成熟又實際的作法。你可以從自身感受出發,來取代責備的語氣,這樣對方或許也比較聽得進去。
「剛剛你那樣講,雖然我知道你是想幫忙,但我其實對那個主題真的蠻熟的~會讓我有點被忽視的感覺。」
用溫柔又堅定的語氣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,讓他們不會因為覺得「被攻擊」而採取防禦的姿態,也比較願意聽進去並且思考,更有改變他們想法與行為的可能性。


盡量不要這樣做
- 直接開罵:「你不要再男性說教了!」
除非你準備好正面開幹,這句話通常會讓氣氛瞬間結冰,對方會立刻變成「受害者」開防禦模式,還會抓著你情緒失控這件事說嘴,你可能只會越說越氣。 - 默默吞下去,裝沒事
表面沒事,內心超多事。不說出口的委屈會一直累積,久了你不只會懷疑自己,也會漸漸失去發言自信。你值得更公平的對待,真的。
結語
男性說教不是單一個人的「壞習慣」,而是整個社會性別權力結構長期養出來的副作用。認清這點,我們才不會一直把氣吞進肚子、或自己懷疑是不是反應過度。當我們願意把它點出來、說出來、甚至笑出來,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語言霸權,就會慢慢開始鬆動。
說到底,不是不能聊天,不是不能分享想法,而是你說的內容,不該建立在踩著別人專業和聲音上。如果你是女生,記得你有拒絕被教訓的權利;如果你是男生,恭喜你,現在開始練習 shut up & listen,也是一種魅力。


歡迎留下你的想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