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詐騙│近期詐騙手法:破解最新詐騙套路!被騙怎麼辦?容易被騙的特質

你有沒有發現,現在詐騙集團的套路越來越多,連 AI 都會模仿你親人的聲音、IG 抽獎還會叫你點連結、客服打來講話超專業⋯⋯真的讓人防不勝防。而且不是老人家才會中招,年輕人也是受害主力!這篇幫你一次破解最新詐騙手法+分析誰最容易被騙,還教你怎麼防詐、怎麼教爸媽,從根本杜絕被騙的機會!
詐騙手法│近期詐騙手法
詐騙集團的手法日新月異,這邊整理幾個比較常見,或者是近期比較新穎的方式給大家看,也會簡單告訴大家預防的方法。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預防詐騙。
分類類型 | 詐騙類型 |
---|---|
消費型詐騙 | 網路購物詐騙 ATM解除分期詐騙 假租屋詐騙 機票/演唱會門票詐騙 靈骨塔詐騙 |
感情與社交詐騙 | 假交友詐騙 LINE借錢詐騙 |
投資型詐騙 | 假投資詐騙 AI仿聲詐騙 社群直播抽獎詐騙 |
身分冒用詐騙 | 假冒客服詐騙 假檢警/假法院詐騙 報稅詐騙 |
技術型詐騙 | AI仿聲詐騙 簡訊/釣魚連結詐騙 |
假投資詐騙
詐騙集團在社群平台上炫富,展示名車、名表,聲稱自己是投資高手,邀請你加入「高報酬、低風險」的投資群組。初期讓你小賺,建立信任後誘導你投入大筆資金,最終平台關閉、聯絡人消失。
常見的投資詐騙手法
- 假交友真「殺豬盤」
詐騙集團透過社群平台或交友軟體,假扮高富帥或白富美,與受害者建立感情後,誘導其投資虛假平台。初期可能讓受害者小額獲利,進而引導投入大量資金,最終無法提領,損失慘重。 - 假飆股社群與「老師帶你飛」
詐騙集團在LINE或其他平台建立投資群組,假冒專業投資人或名人,提供「明牌」或「飆股」資訊。初期可能讓受害者小賺,之後引導其投入更多資金,最終無法出金,平台關閉。 - 假冒名人代言
詐騙集團冒用知名人物的名義,建立投資群組或平台,吸引受害者加入,實際上與名人無關。 - 高額報酬誘惑
以「保證高獲利無風險」、「穩賺不賠」等話術吸引受害者,實際上是詐騙圈套。 - 主打免費服務
強調「公益性質絕不收費」、「免費領取飆股」等,吸引受害者加入LINE群組,實際上是詐騙前兆。 - 佯裝合法業者
詐騙集團冒充經金管會核准的合法投顧事業,甚至偽造公文、證照等,企圖取信於投資人。
投資詐騙的防範方式
- 提高警覺
對於「保證獲利」、「穩賺不賠」等話術保持懷疑。 - 查證資訊
透過官方網站查詢投資平台是否合法,如投信投顧公會網站 - 避免加入陌生群組
對於陌生人邀請加入投資群組,應提高警覺。 - 遇到問題立即求助
如懷疑遭遇詐騙,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110報案。
網路購物詐騙
在社群平台或購物網站上看到超低價商品,點擊連結後進入仿冒網站,付款後卻遲遲收不到商品,賣家也無法聯絡。
常見的網路購物詐騙手法
- 一頁式廣告詐騙
詐騙集團透過社群平台或網站,設立僅有單一頁面的購物網站,販售價格低於市價的商品,吸引消費者購買。購買後,消費者可能收到劣質商品或根本未收到商品,且無法聯繫賣家。 - 假冒買家詐騙
詐騙者假扮買家,聯繫賣家稱無法下單,並提供QR code或連結,誘導賣家輸入個人資料或信用卡資訊,進而盜刷。 - 盜用帳號詐騙
詐騙者駭入他人社群帳號,發布販售商品訊息,誘騙朋友或追隨者購買,實際上並無商品。 - 三方詐騙
詐騙者同時欺騙買家與賣家,讓買家付款給賣家,卻由詐騙者取走商品,導致買家金錢損失,賣家商品被騙。
網路購物詐騙的防範方式
AI仿聲詐騙
你有想過自己的聲音會被「偷走」,甚至被偷去詐騙你的親友嗎?AI仿聲詐騙(Voice Cloning Scam)是近年來新興的詐騙手法,詐騙集團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模仿特定人物的聲音,進行詐騙行為。
常見的AI仿聲詐騙手法
- 假冒親友緊急求助
詐騙者利用AI模仿受害者親友的聲音,謊稱遭遇緊急情況(如車禍、被拘留等),要求受害者立即匯款。 - 假冒企業高層指示轉帳
詐騙者模仿公司高層的聲音,指示財務人員進行緊急轉帳,造成企業損失。 - 假冒政府官員詐騙
詐騙者模仿政府官員的聲音,要求受害者支付款項以解決虛構的問題。
AI仿聲詐騙的防範方式
- 多方驗證
接獲緊急求助電話時,應透過其他方式(如視訊通話、聯絡其他親友)確認對方身份。 - 提高警覺
對於要求立即匯款的電話,應保持懷疑,避免倉促行動。 - 保護個資
避免在社群媒體上公開過多個人資訊,以防被詐騙者利用。 - 使用防詐工具
安裝來電辨識或防詐騙應用程式,過濾可疑來電。 - 諮詢專線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
假冒客服詐騙
假冒客服詐騙是台灣近年來常見且手法多變的詐騙類型,詐騙集團通常假扮知名電商、電信公司或物流平台的客服人員,利用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,誘導其進行轉帳或提供個人資訊,造成財務損失。
常見的假冒客服詐騙手法
- 假冒電商客服
詐騙者假冒知名電商平台(如博客來、蝦皮等)的客服人員,聲稱訂單出現問題(如重複扣款、誤設分期等),要求消費者操作ATM或網路銀行以解除設定,實際上是引導受害者轉帳至詐騙帳戶。 - 假冒電信公司客服
詐騙者假冒電信公司(如台灣之星、台灣大哥大等)的客服人員,聲稱用戶因系統錯誤被誤設為高資費方案,需立即操作網銀或ATM以解除設定,實際上是誘導受害者轉帳。 - 假冒物流平台客服
詐騙者假冒物流平台(如7-11賣貨便)的客服人員,聲稱交易出現問題,要求受害者點擊偽造的連結或提供個人資訊,進而進行詐騙。
假冒客服詐騙的防範方式
- 提高警覺
對於自稱客服的來電,尤其是要求操作ATM或提供個人資訊的,應提高警覺。 - 查證資訊
可透過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查證來電真偽,避免直接依照來電指示操作。 - 保護個資
不隨意提供個人資訊或金融帳戶資料給不明來電。 - 使用防詐工具
安裝來電辨識或防詐騙應用程式,過濾可疑來電。 - 諮詢專線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
LINE借錢詐騙
LINE借錢詐騙是台灣近年來常見的詐騙手法之一,詐騙集團透過盜用LINE帳號或假冒親友身份,向受害者借錢,造成財務損失。
常見的LINE借錢詐騙手法
- 盜用LINE帳號,冒充親友借錢
詐騙者透過釣魚連結或假冒活動網站,誘使用戶輸入LINE帳號與驗證碼,取得帳號控制權後,向受害者的親友發送借錢訊息。 - 假冒親友身份,要求匯款
詐騙者假冒受害者的親友,聲稱急需用錢,要求受害者匯款至指定帳戶。
LINE借錢詐騙的防範方式
- 提高警覺
對於來自親友的借錢訊息,應透過電話或其他方式確認對方身份,避免僅透過LINE進行溝通。 - 保護帳號安全
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或輸入LINE帳號與驗證碼,避免帳號被盜用。 - 查證資訊
對於自稱客服的來電或訊息,應透過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查證真偽,避免直接依照指示操作。 - 使用防詐工具
安裝來電辨識或防詐騙應用程式,過濾可疑來電與訊息。 - 諮詢專線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
假交友詐騙
假交友詐騙(又稱愛情詐騙)是近年來在台灣屢見不鮮的詐騙手法,詐騙集團透過交友平台或社群媒體,假冒帥哥美女或成功人士,與受害者建立虛假的戀愛關係,進而騙取金錢。
- 假冒帥哥美女搭訕
詐騙者盜用網路上的帥哥美女照片,透過交友APP或社群媒體主動加好友搭訕,吸引受害者注意。 - 快速建立感情
詐騙者每天噓寒問暖,使用愛稱,讓受害者誤以為陷入戀愛,迅速建立信任關係。 - 編造悲慘故事
詐騙者自稱是戰地軍官、工程師等,編造各種悲慘故事,如包裹被扣、需要手術費等,博取同情。 - 誘導匯款
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後,詐騙者以各種理由要求匯款,如支付關稅、醫療費、投資等。 - 持續騙取金錢
一旦受害者匯款,詐騙者會不斷編造新理由,要求更多金錢,直到受害者無法再提供為止。
假交友詐騙的防範方式
- 提高警覺
對於網路上認識的陌生人,應保持警覺,避免輕信對方的話語。 - 查證對方身份
可透過視訊通話或其他方式確認對方身份,避免被假冒。 - 避免透露個人資料
不要輕易透露個人資料或財務資訊,以防被詐騙。 - 拒絕金錢請求
對於網友提出的金錢請求,應堅決拒絕,避免落入詐騙陷阱。 - 諮詢專業機構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110報案,尋求協助。
簡訊/釣魚連結詐騙
簡訊/釣魚連結詐騙是台灣近年來高發的詐騙手法之一,詐騙集團透過冒充政府機關、金融機構或知名企業,發送含有惡意連結的簡訊,誘導民眾點擊並輸入個人資料,進而盜取財物。
常見的簡訊/釣魚連結詐騙手法
簡訊/釣魚連結詐騙的防範方式
- 不點擊不明連結
收到簡訊時,若內容提及繳費、領獎等,應直接透過官方網站或客服查證,避免點擊簡訊中的連結。 - 注意簡訊發送者
政府機關的簡訊通常會顯示為「111」開頭,但仍需謹慎,因為詐騙集團可能偽造發送者資訊。 - 安裝防詐騙軟體
使用手機防詐騙應用程式,可過濾可疑簡訊與連結。 - 提高警覺
對於要求提供個人資料、信用卡資訊的簡訊,應保持懷疑態度,避免輕信。 - 報案與諮詢
若懷疑遭遇詐騙,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,或向警方報案。
ATM解除分期詐騙
「ATM解除分期付款」詐騙是台灣常見的詐騙手法之一,詐騙集團冒充客服或銀行人員,誆稱因操作錯誤導致分期付款設定錯誤,要求受害者操作ATM以「解除」設定,實際上是進行轉帳,導致金錢損失。
常見的ATM解除分期詐騙手法
ATM解除分期詐騙的防範方式
- 提高警覺
接獲自稱客服或銀行人員來電,提及「解除分期付款」、「重複扣款」等關鍵字時,應提高警覺。 - 查證資訊
可透過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確認來電真偽,避免輕信來電顯示號碼。 - 避免透露個資
不要在電話中透露個人資料或帳戶資訊。 - 撥打165專線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諮詢。
社群直播抽獎詐騙
社群直播抽獎詐騙是近年來在台灣社群平台(如 Facebook、Instagram、TikTok 等)上快速蔓延的詐騙手法,詐騙集團透過直播或貼文舉辦假冒抽獎活動,誘導民眾參與,進而詐取金錢或個人資料。
常見的社群直播抽獎詐騙手法
社群直播抽獎詐騙的防範方式
- 提高警覺
對於社群平台上的抽獎活動,應保持懷疑態度,避免輕信。 - 查證資訊
可透過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確認活動真偽。 - 避免透露個資
不要在未確認真偽的情況下提供個人資料或帳戶資訊。 - 報案與諮詢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,或向警方報案。
假檢警/假法院詐騙
「假檢警/假法院詐騙」是台灣長年高發的詐騙手法,詐騙集團假冒檢察官、警察或法院人員,以「涉入刑案」、「帳戶需監管」等理由,誘騙民眾交出財物。
常見的假檢警/假法院詐騙手法
假檢警/假法院詐騙的防範方式
- 警察檢察官不會要求監管帳戶
警方或檢察官不會要求民眾交付金融卡、帳戶、財產,也不會以任何名義要求匯款。 - 警察檢察官不會用通訊軟體傳遞公文
正式公文會以書面方式送達,不會透過LINE、傳真等方式傳送。 - 提高警覺,查證資訊
接到自稱公務機關來電時,應保持冷靜,透過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確認來電真偽,避免輕信來電顯示號碼。 - 撥打165專線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諮詢。
假租屋詐騙
「假租屋詐騙」是台灣常見的詐騙手法之一,詐騙集團利用租屋需求,透過虛假房源、偽冒房東等手段,誘騙租客或房東上當。
常見的假租屋詐騙手法
假租屋詐騙的防範方式
- 避免先付款
未實地看房並確認房東身分前,切勿支付任何費用。 - 核實房東身分
要求對方出示房屋權狀、身分證等,確認其為合法房東。 - 警惕低於行情的房源
過於便宜的租金可能是詐騙誘餌。 - 選擇可信平台
透過具信譽的租屋平台尋找房源,避免私下交易。 - 保持警覺
對於要求快速決定、急於收款的行為,提高警覺。 - 報案與諮詢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,或向警方報案。
機票/演唱會門票詐騙
「機票/演唱會門票詐騙」在台灣屢見不鮮,詐騙集團利用民眾對於便宜票券的渴望,設下陷阱,導致受害者財物損失。
常見的機票/演唱會門票詐騙手法
【演唱會門票詐騙手法】
【機票詐騙手法】
- 假代購、低價機票
詐騙者在社群平台以低價機票吸引受害者,要求提供個資並先付款,實際上並未訂票。 - 假冒航空公司客服
詐騙者假冒航空公司客服,聲稱航班取消需退款,誘導受害者提供信用卡資訊或操作ATM,導致資金被盜。 - 投資詐騙
詐騙者以「購買機票賺取價差」為名,誘導受害者投資,實際上是龐氏騙局。
機票/演唱會門票詐騙的防範方式
- 官方渠道購買
演唱會門票應透過官方售票平台購買,避免私下交易。 - 核實資訊
購買機票時,應確認網站是否為航空公司官方網站,避免透過不明連結購票。 - 警惕異常要求
如對方要求提供個資、操作ATM或點擊不明連結,應提高警覺。 - 報案與諮詢
如有疑慮,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,或向警方報案。
靈骨塔詐騙
「靈骨塔詐騙」是詐騙集團利用民眾對殯葬商品的投資需求,透過虛假買家、偽冒仲介等手段,誘騙投資者上當。
常見的靈骨塔詐騙手法
靈骨塔詐騙的防範方式
報稅詐騙
「報稅詐騙」是台灣常見的詐騙手法之一,每到報稅季(5月),詐騙集團便會冒用國稅局、財政部等名義,透過簡訊、Email或假冒電話誘騙民眾提供個資、銀行帳號,甚至進行ATM操作。
常見的報稅詐騙手法
報稅詐騙的防範方式
容易被詐騙的人?10個容易被騙的特質
說到詐騙,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說:「我才沒那麼笨!」但真相是,詐騙集團的手段不是靠你「聰不聰明」來挑人的,而是專門抓你「人性」的漏洞。以下這10個特質,只要你或你身邊的人有中幾個,就要小心被鎖定囉!
想賺快錢,容易被「穩賺不賠」吸引

你是不是看到「高報酬、低風險」、「投10萬賺50萬」眼睛就亮起來?這就是詐騙集團最愛的目標。別忘了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如果連銀行利息都只有1%,憑什麼他們保證你月賺20%?
詐團話術範例:「這是內線消息,晚了就沒了」
怕孤單,容易被愛情或關懷騙

不管是長輩在家孤單,還是年輕人在網路交友找陪伴,詐騙集團超會利用「人與人連結」這一塊。他們會假裝關心你、陪你聊天、甚至談戀愛,一切只為了騙你錢。
愛情詐騙常見句:「我現在急需一筆錢救家人,但未來我們可以一起過生活」

缺乏自信,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

如果你習慣讓別人幫你做決定,或是看到「醫師/老師/專家推薦」就立刻下單,那你真的要特別小心。詐騙集團最會假冒權威,專挑你猶豫不決的時候下手。他們可能會把你拉到群組,讓你看看其他人「成功」的案例,或者是假裝「數量有限」、「還有其他人想要,所以要買要快」之類的話術,所以在買東西、匯款之前都要多一份警覺喔。
真正的專家不會私訊你、也不會叫你直接轉帳。

太善良,聽到悲慘故事就想幫

當你看到有人說自己媽媽生病、弟弟出車禍,想借個幾千幾萬救急時,你是不是會心軟?但很多時候,那些「苦情故事」根本是照稿演出。
先不論對方是你剛認識的網友、還是你身邊的親友,在借錢之前還是要稍微多一份警覺,因為詐騙集團可能是透過和你聊天培養感情、或是假冒成你的親友,來利用你的一片善心。
詐騙套路:「我真的撐不下去了,你能借我一點點就好」
不懂得說「不」

有些人就是太客氣、不敢拒絕,尤其是面對看似熱情的陌生人,例如推銷投資、借錢、請你幫忙代領包裹等等。記住,真的沒義務幫不認識的人處理任何事!
但現在不只是「陌生人」,也有很多詐騙集團會盜用親友的身分來行騙,因此只要和「錢」有關的往來,都建議多一份警覺,才不會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喔!
資訊焦慮,對新科技一知半解

你是不是常收到簡訊說你有包裹沒領,或帳戶有異常登入?不熟App操作或不懂官方流程的人,很容易被這類假冒通知騙去輸入個資或帳密。所以當LINE、FB跳出異常登入通知,或者是買家或賣家跟你說你的帳戶出問題,都請先冷靜,自己打開App,或者是上網搜尋真正的官方網站,做好查證才能預防詐騙集團趁虛而入。
太相信網路,看到好評就買單

「別人說好就是真的好」這句話對網路詐騙來說根本是神助攻!詐騙廣告常用假留言、假評論洗好評,讓你以為超多人受益,其實都是假的。看到「保證有效」、「見證激推」、「7天瘦10公斤」這類廣告詞,請先一律保持懷疑的態度。
不願求助,習慣什麼事都自己扛

有些人覺得問別人很麻煩、不好意思求助,遇到可疑情況就自己判斷處理,結果越陷越深。其實多問一句家人或朋友,可能就能少掉一場災難。覺得哪裡怪?勇敢說出來,別怕被笑,會幫你的是朋友,不會笑你是笨蛋。
容易緊張,遇到突發狀況就慌了

詐騙集團超愛製造「緊急情境」,像是你中獎了但要立刻匯錢、或是帳戶遭凍結要馬上處理。他們知道你慌的時候最容易被牽著鼻子走。要記住,任何一件真的重要的事,政府或銀行都不會「用LINE叫你立刻處理」,也不會要你操作ATM、網路銀行喔。

缺乏社交經驗,太單純或防人意識薄弱

社會經驗比較少的人,像是學生、剛出社會的新鮮人,或長輩們,常會因為不熟人情世故而無法分辨「話術」與「真心」。這類人更需要多吸收防詐知識!多練習說「讓我想一下」、「我問一下朋友」就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。
如何教爸媽防詐?
說真的,詐騙手法比爸媽的LINE群組貼圖還多樣,更新速度快得跟不上!而且詐騙集團超愛針對中高齡族群下手,因為他們資訊落差大、信任感高、又怕麻煩,有時一句「這是秘密投資機會」就讓他們掏出退休金。
那我們做子女的,要怎麼讓爸媽也變成防詐小天才?不用碎念、不用情緒勒索,用以下幾招,讓他們從「容易被騙的受害者」升級成「詐騙免疫長輩」!
從「聊天」開始建立防詐意識
防詐騙的第一步,其實就是跟爸媽多聊天。你可以用最近的新聞當話題引子,比如某某阿姨投資虛擬幣結果血本無歸,或者假檢警又來騙人提款卡。讓爸媽知道這些不是「別人家的故事」,是他們真的可能遇到的事。
提醒他們,只要是「高報酬、低風險」、「快賺」、「幫忙代操帳戶」這種話術,99%都是詐騙。跟爸媽說:「遇到這種,不用怕當壞人,直接掛電話就對了!」

內政部警政署有提供「早安梗圖」下載,可以傳給爸媽或長輩群組喔~
教他們用防詐相關app
很多爸媽其實不太會用手機,遇到可疑簡訊或通話,往往是第一時間就「照做」,像是點連結、打電話回去⋯⋯這時候你可以當他們的科技小幫手,最好幫他們直接安裝好app,並且耐心教他們使用。
- 安裝 Whoscall 或 i警政服務 App,可以即時顯示來電是否可疑。
- 教他們怎麼截圖傳給你或165查證,只要他們願意傳,就多一層詐騙防護罩。
- 把可疑連結設成「禁區」,比如說「LINE傳來要你登入的連結,先丟給我,我幫你看。」
金融安全設定好
詐騙常常是「一念之差」,但只要有一層機制擋住,很多損失都能避免。尤其對於有記憶退化、失智傾向的長輩來說,保障財產安全更是必備功課。
- 每日轉帳金額上限
可以設定個一萬或更低,讓他們就算被騙也不會一次損失太多。 - 異常交易簡訊通知
有些銀行可以設定提款、轉帳一定金額以上就發簡訊,甚至綁定雙人授權,操作前要有你確認。 - 申請監護或輔助宣告
如果爸媽已經出現明顯的認知退化問題,可以透過法院申請監護或輔助宣告,讓財產由你來協助管理,避免遭詐或亂投資。
如果父母或長輩有失智傾向,也可以考慮到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辦理「金融註記」,如果之後有人冒用你爸媽的名義去辦貸款,只要金融註記還有效,金融機構就必須負全責,不能再向長輩追債。相關資訊可以參考遠見雜誌的整理內容。
陪伴就是最強的防詐秘訣
很多長輩之所以會被詐騙,根本原因不是貪財,而是寂寞。他們可能只想有人講講話,結果就被假冒戀人、假冒朋友的人牽著走。所以我們可以多一點關心,哪怕只是傳個早安問候、分享生活瑣事,也能讓爸媽心裡有個依靠,遇到可疑情況就會「想先問你一聲」。
如果他們真的愛上網聊天,也可以幫他們加一些安全的社群社團,例如旅遊分享群、長青學習群,降低落入詐騙陷阱的機會。也可以拉他們進「家族LINE群」,讓防詐不只是資訊傳遞,更是一種情感連結。
給爸媽一套「懷疑SOP」
要爸媽記住的不是「所有陌生人都壞」,而是遇到這三種狀況要立刻打電話給你或165查證。
- 對方自稱公家機關/銀行,但叫你轉帳或交出個資
- 說你帳戶被凍結、涉及刑案,要求操作ATM
- 投資標的聽起來超讚,回報又快得不像話
你可以跟爸媽說:「真的遇到這種事,就當你是柯南,先別慌,打給我查一下真偽。」或者是告訴他們一些常見的詐騙話術,甚至幫他印出來貼在冰箱、或夾在手機殼裡,讓他們隨時可以有所警覺。
被詐騙怎麼辦?
被騙不是你的錯,現在詐騙集團都很會「包裝自己」,用話術打感情牌、投資牌、焦慮牌,一不小心就掉進去。但就算你真的轉帳了、被套話了,只要動作快、證據留得好,還是有機會止損,甚至把錢追回來!
先冷靜並立刻撥打 165
真的,先不要慌。遇到詐騙最怕你「腦袋空白+被情緒帶著走」,所以請先深呼吸三秒,然後馬上打165。這是警政署的反詐騙諮詢專線,免費、全年無休,有真人可以聽你講整個過程,幫你判斷是不是詐騙、接下來要做什麼。
記得準備好時間、金額、聯絡方式等細節,講越清楚他們能幫的越多!
馬上聯絡銀行
如果你已經轉帳了,請立刻打電話給你匯款的銀行客服,請求緊急凍結這筆轉帳的對方帳戶。你可以這樣說:「我懷疑剛剛遭遇詐騙,有一筆款項需要請你們協助啟動緊急處理或凍結流程。」銀行通常會先做初步登記,並聯絡對方銀行查核帳戶狀況,有些會先凍住資金、等待你提供報案證明(例如報案三聯單)。



就算不能保證100%凍得住,做總比不做好,多爭取一點機會!也要記得馬上通知警方,才能讓司法機關後續接手處理。
備份所有對話與轉帳紀錄
你可能很氣或覺得丟臉,馬上把對方封鎖、聊天紀錄刪掉……結果報案根本沒東西可查。所以要記得截圖你跟對方的聊天紀錄、LINE帳號、詐騙網站畫面、匯款證明、電話號碼、email等等。這些都是報案時最有力的證據,千萬不要刪對話或封鎖對方,你越冷靜,越有機會追回損失。
- LINE或IG的對話紀錄(包含對方帳號)
- 匯款證明(轉帳紀錄、收據截圖)
- 詐騙網站畫面、簡訊或email
- 對方提供的圖片、投資網站等連結
立即報案
只要你有受害,不管是損失100塊還是100萬,都可以報案。
- 直接去派出所報案
- 電話報案
- 線上報案
- 視訊報案app(IOS)(Android)
- 165反詐騙網頁報案
報案完,警方會開「報案三聯單」,這張很重要,不只能協助銀行調查,也是日後追討或提告的證明文件。
不要太過自責
你可能會責怪自己是不是太傻,但說真的,你不是笨,只是沒遇過這種事。
詐騙集團是專業犯罪組織,他們話術會套感情、裝客服、甚至做出完整投資網站或假交友帳號,你不是第一個,也不會是最後一個。想哭想罵都沒關係,但不要一個人悶著。可以跟信任的朋友講,也可以上網看看其他人的經驗,要知道,你不是孤單的。


結語:預防永遠勝過事後懊悔
看完這篇你會發現,詐騙不只會找「好騙」的人,而是抓住你沒防備的瞬間下手。千萬別覺得「我很聰明不會中」,真正的聰明是,知道怎麼幫自己設好防線,也幫爸媽、朋友一起變得更警覺。畢竟在這個什麼都能造假的時代,只有懷疑+查證,才是真正的自保法寶!
歡迎留下你的想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