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是不是動不動就想翻白眼、吼人、甚至對貓都沒耐性?別急著貼自己「愛生氣」的標籤,可能是身體或心理在悄悄發出求救訊號。這篇就來幫你拆解:為什麼最近脾氣變差變不耐煩?以及有什麼實用又簡單的方法,讓你慢慢找回 chill 的自己!
最近脾氣變差變不耐煩?5個可能原因
你有沒有發現,最近好像特別容易被小事激怒?可能只是早餐沒買到想吃的、朋友一句話講得不對、客戶回信慢半拍,整個人就像被點燃的火柴。其實,這不是你個性變了,而是有「背後元兇」在作怪!
睡不好讓你整天像炸彈

你知道嗎?當我們長期睡眠不足,大腦不是「撐一下就過去」,而是會直接進入低功率模式,尤其是掌管理性判斷、情緒穩定的前額葉皮質和杏仁核這兩區,會開始像快沒電的手機一樣卡頓、當機。
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(UC Berkeley)的研究,深層睡眠(慢波睡眠)可以「重新連線」大腦中焦慮相關的區域,讓我們更冷靜、更能控制反應。但當你熬夜、只睡三四個小時,這個「神經重置機制」根本沒時間上線,你醒來的樣子,就像情緒還沒開機完成。

從今天開始至少讓自己睡7~8小時,不要再靠咖啡硬撐啦!


壓力大到快滿出來


你知道那種「不爽,但說不上來為什麼」的感覺嗎?有時候脾氣暴躁不是什麼特別的原因,而是你已經「累積太久」。工作壓力、生活不穩定、感情卡關、戶頭存款少得可憐……這些壓力像是慢慢裝滿的水桶,只差最後一滴就會溢出來。
所以當你被問「你怎麼那麼愛生氣」時,你可能會想回「我不是易怒,我已經忍受太多了」。這時候真的需要找個出口,把累積的情緒慢慢清空,而不是等著被引爆。



可以固定找時間放鬆一下,不管是去運動、追劇、寫日記,多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吧!


身體缺某些營養素


你可能以為自己只是「愛生氣」,但其實是身體在敲警鐘:「我需要補給!」像是維生素B群、鎂、Omega-3脂肪酸,這些聽起來像保健食品廣告的營養素,其實都真的會影響情緒穩定。
缺乏B群的人容易疲倦、煩躁,缺鎂會影響神經穩定,Omega-3對於腦部傳導物質(像是血清素)的平衡也有幫助。所以如果你最近很容易怒、很焦躁,又特別想吃炸的或甜的,可能是你身體真的在「抗議中」。



飲食均衡很重要,別再只吃珍奶配雞排了!試著多吃深綠色蔬菜、堅果、魚類,或考慮補充保健品,必要的話也可以去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喔。
情緒沒有出口,一直憋著就出事


你是不是那種「什麼都說沒事,其實快爆炸」的人?很多人誤以為忍耐才是成熟,但其實一直壓抑情緒,等於把汽水狂搖還硬不開瓶,總有一天會「啪」一聲整罐爆出來,噴得自己和別人都滿身是傷。
而且長期壓抑的人,很容易在意想不到的小事上情緒大爆炸。那不是因為你小題大作,而是你心裡早就塞滿了無處安放的情緒,只是剛好被某個人、某件事「壓倒最後一根稻草」而已。



如果你真的有很多話、很多不甘講不出口,不妨用寫的、錄音說出來,或找信得過的朋友傾訴一下。情緒累積久了會出問題的。
荷爾蒙作祟


拜託,不要再說女生生氣就是公主病,PMS(經前症候群)是真的煩!來之前的幾天,荷爾蒙起伏大到會讓情緒坐雲霄飛車,前一秒笑、下一秒哭,連自己想想都覺得莫名其妙。
而且不只女生,男生雖然沒有月經週期,但他們的荷爾蒙也是會上上下下。研究指出,睪固酮(Testosterone)的濃度會受到壓力、睡眠、生活型態等影響,當濃度變低時,男生不只性慾下降、體力差,還可能變得煩躁易怒、情緒不穩。



女生可以記錄自己的生理週期,找到情緒波動的週期;男生也可以試著觀察一下自己什麼時候特別火爆,找到模式才能對症下藥。
一點小事就暴怒?你要先照顧好自己
有時候你不是變得難搞、暴躁、容易爆炸,而是身體和情緒都早就累壞了,只是你還在逼自己撐住。別再一邊發火一邊責怪自己「為什麼不能溫柔一點」,你不是壞人,只是過勞人。所以,先別急著貼自己「愛生氣」的標籤,試試以下這幾招溫柔又務實的「脾氣調節指南」,幫你慢慢找回 chill 的自己~
先處理生理狀況,才有情緒餘裕
情緒穩定的第一步,不是靠忍耐,而是讓身體先不那麼辛苦。你會發現,當身體舒服了,情緒自然沒那麼容易炸。
睡飽真的有差!
不要再相信「我熬夜但睡到中午就好」這種騙自己話術了。規律作息比睡幾小時更重要,每天固定時間睡覺、起床,讓你的身體知道什麼時候該放鬆,什麼時候該清醒。
連假日都不要報復性熬夜太狠,不然星期一你會暴怒到懷疑人生。穩定睡眠讓大腦修復情緒系統,醒來真的比較不會想殺人(至少不會因為早餐店蛋餅太慢就暴怒)。
補充營養素,讓大腦不當機!
你以為你只是在生氣,但搞不好其實是「缺料」。情緒穩定要靠大腦神經傳導物質,而這些都跟營養素有關。
改善情緒的營養素和食物
營養素 | 主要功能 | 食物來源 |
---|---|---|
維生素B群 (B1~B12) | 有助於神經系統功能和能量代謝 | 肉類、魚類、蛋、乳製品、全穀類、豆類、綠葉蔬菜 |
鎂 | 支持神經和肌肉功能、能量產生 | 深綠色葉菜、堅果、種子、全穀類、豆類、魚類、乳製品 |
Omega-3脂肪酸 | 有助於心臟健康和腦部功能 | 脂肪魚(如鮭魚、鯖魚)、亞麻籽、奇亞籽、核桃、豆類、菠菜 |
維生素D | 促進鈣吸收、支持免疫功能 | 脂肪魚(如鮭魚、鱒魚)、魚肝油、蛋黃、強化食品(如牛奶、橙汁)、香菇 |
維生素B12 | 維持神經系統健康、紅血球生成 | 動物性食品(如牛肉、豬肝、魚、蛋、乳製品)、強化穀物 |
葉酸 (維生素B9) | 細胞分裂和DNA合成 | 深綠色葉菜、豆類、柑橘類水果、全穀類、蛋 |
鐵 | 攜帶氧氣、能量代謝 | 紅肉、家禽、魚、豆類、深綠色葉菜、全穀類、乾果 |
鋅 | 免疫功能、傷口癒合 | 海鮮(特別是牡蠣)、紅肉、家禽、豆類、堅果、乳製品、強化穀物 |
鈣 | 骨骼健康、神經傳導 | 乳製品、深綠色葉菜、豆腐、魚罐頭(含骨)、強化食品 |
鉀 | 維持細胞功能、血壓調節 | 香蕉、酪梨、馬鈴薯、豆類、深綠色葉菜、乾果、乳製品 |
硒 | 抗氧化、防止細胞損傷 | 巴西堅果、海鮮、肉類、家禽、全穀類、乳製品 |
透過食物或是保健食品補充自己需要的營養素,或許就改可以讓你不再愛生氣,每天都開心!
壓力找到出口,情緒才不會卡住
你不是不能忍,是你已經忍太久了。情緒就像水管裡的壓力,如果一直不排水,總有一天會爆管,亂噴一地。
找人講心事,不要再硬撐了
別小看一句「我最近真的有點累」。有時候只是把話講出來,就能卸下一點重量。你可以找朋友、找心理師,甚至是那個IG上默默回你限動、總能懂你暗示的網友。有人聽,有人懂,比什麼解法都快見效。也可以考慮匿名社群、情緒日記APP,現在的科技很貼心,只要你願意講出口,它就不會卡在你心裡。


運動釋放怒氣
運動不是減肥專用,它也是超有效的情緒調節工具。
你不需要一口氣跑十公里,快走30分鐘、在房間跳舞、去拳擊館打沙包,甚至只是原地深蹲幾下,都能讓你釋放壓力+啟動「自然快樂荷爾蒙」(多巴胺+內啡肽)。而且運動完真的會比較想笑,比較不想罵人。
學會察覺和接住自己的情緒
很多時候,我們以為自己在「生氣」,但其實是在難過、在失望、在委屈,只是自己也搞不清楚。
累?焦慮?還是孤單?
所謂的「情緒智商」不是要你當心靈導師,而是練習去辨認情緒的真面目。有時候你覺得別人讓你很火大,但其實是你自己早就沒力氣了,只是那件事剛好引爆你而已。
試著問自己:「我到底在氣什麼?」「這個反應,是不是來自其他事情的累積?」這樣你會比較不會誤傷別人,也比較容易照顧自己。
寫下來、講出來,讓情緒不要亂跑
每天花3分鐘寫下:「今天我為什麼心情不好?」或是錄語音、傳訊息給信任的人訴苦一下。這不是情緒化,這是情緒管理。因為當你把感受寫下來、說出來,它就不再只是藏在心裡的壓力球,而是一個可以被看見、被處理的狀態。這樣你就能慢慢找回情緒的主導權,而不是每次都被脾氣拖著走。


慢下來照顧自己,情緒也會慢慢變溫柔
我們都不是天生壞脾氣,只是有時候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,不小心把怒氣丟給了身邊的人。這不是你的錯,但你可以選擇改變。從現在開始,不要再用「我就是脾氣差」來定義自己。因為你其實只是累了,需要被理解和照顧而已。
文章內提到的建議,像是補充營養、運動或調整作息,屬於生活習慣調整,不等同專業診斷。若你的情緒困擾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、工作或人際關係,千萬不要撐著硬扛,尋求心理諮商或身心科協助絕對是負責任又勇敢的選擇。
歡迎留下你的想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