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世代│Z 世代是幾歲?特質、價值觀、工作與戀愛觀一次看懂

Z世代│Z 世代是幾歲?特質、價值觀、工作與戀愛觀一次看懂

Z 世代,近年來最常被討論的一代,從職場到感情,處處都是話題。他們數位能力強、重視心理健康、講求生活平衡,也敢說「不」,不再為了傳統期待妥協。不論是工作、價值觀,還是戀愛觀,這一代有自己的節奏和選擇邏輯。

想搞懂 Z 世代在想什麼?這篇一次幫你整理他們的特質與態度,快速掌握這個影響未來的世代。

目次

為何叫 Z 世代?是幾歲到幾歲?

你一定有聽過「Z 世代」,但為什麼叫 Z?難道是聽起來比較帥嗎?錯錯錯,命名的由來其實超簡單。Z 世代的「Z」,是接在 X 世代、Y 世代(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千禧世代)之後,單純照字母順序排啦!英文 A~Z 的 Z,剛好輪到他們就叫 Z 世代,沒那麼神秘,但也很有辨識度。

Z世代是幾歲到幾歲?

根據大多數研究的劃分方式,Z 世代是指 1997 年到 2012 年出生的人。所以到了 2025 年,Z 世代大約是 13 到 28 歲,是學生~初入職場的族群。

你可能想說「我 1996,是不是錯過 Z 世代了?😢」但這種世代定義本來就有點模糊,邊界那幾年基本上是模糊地帶,也可以說你是「YZ 交界人」,個性上可能兩邊都有一點。

為什麼 Z 世代那麼有話題?

比起其他世代,「Z世代」相關的話題相對更常被討論。因為他們是第一代「數位原住民」,從小玩 iPad、用手機上 YouTube、IG、TikTok,社群當日常,資訊就是他們的空氣。除此之外,還有這些特色:

  • 超講求真實感
    不喜歡浮誇、官腔、裝模作樣。品牌、上司、KOL 都一樣,越真實越買單
  • 對社會議題有感
    不只是滑手機耍廢,他們對環保、性別、心理健康議題更有共鳴
  • 自由靈魂
    不愛傳統打卡上班,彈性工時、遠距工作、side project 才是他們愛的節奏
  • 壓力值爆表
    根據很多研究,Z 世代的焦慮感其實滿高的,學業、職場、未來全都在壓力鍋裡燉

Z 世代不是天生叛逆、難搞,他們只是長在一個資訊爆炸、選擇超多的時代。他們追求的是 真實、有價值、有彈性的生活方式。不用試著「馴服」Z 世代,懂他們、聽他們,他們比誰都有行動力和創意!

Z 世代特質

Z 世代不是只有「整天滑手機」那麼簡單,他們其實是集數位熟練價值堅定、又有點焦慮於一身的「高敏感實用派」。你以為他們只會刷 TikTok?人家可是邊滑邊焦慮氣候變遷與心理健康問題的矛盾大師。

以下幫你整理出 Z 世代的五大關鍵特質,看完就懂為什麼他們是最讓企業又愛又怕的一代!

數位原住民:滑手機比喝水還自然

說 Z 世代是「數位原住民」一點都不誇張,他們從睜眼就接觸手機、平板,操作手機的靈活度根本像長在手上。

根據經濟部資料,Z 世代有 98% 擁有智慧型手機!對他們來說,點開 YouTube、搜尋 Google、拍 IG Reels 就跟呼吸一樣自然。他們不是「適應」科技,他們是科技環境中長出來的一代。對Z 世代來說,有影片當然看影片,誰要看那麼多字!

社群黏著度超高:吃飯睡前都要滑

Z 世代不只滑社群,他們根本就是社群活體。不是在發限動,就是在追蹤 meme 帳號或研究 TikTok 演算法。

76% 的 Z 世代每天用 IG、68% 每天逛 TikTok,影片內容黏著度超高,比起一篇 800 字文章,他們更願意點開一支 60 秒短影音(最好還能附字幕和 BGM)。他們在社群上不只看而已,他們可能一邊當小編,一邊經營副業,社群就是他們的自我舞台。

務實又不失理想:現實+理想的混合

Z 世代雖然活在雲端,但腦袋很接地氣。他們知道房價高、物價漲、工作難找,卻仍然想追夢,算是理想與現實雙主線並行的生活高手。

72% 的 Z 世代表示,如果雇主不提供彈性工時,他們會考慮轉職。他們在意的不只是薪水,還有「這份工作值不值得投入我人生的時間」。他們對「朝九晚五」無感,對「斜槓自由」、「遠距工作」超感興趣。工作的意義不只在存錢,更是希望與自我價值對齊。

關注平權與多元:社會議題是日常

這一代對社會議題超有感,不只嘴上說支持,他們會用行動表態,例如拒買不環保的品牌、轉發多元議題貼文、參與社會運動等。ESG(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)、性別平權、心理健康,都是 Z 世代關注的日常話題。他們對品牌的要求也很高,「你是誰、做了什麼、對世界有沒有幫助」比「你有多便宜」更重要

心理健康敏感:更懂得照顧自己

Z 世代外表看起來 chill、佛系,但內心其實經常開滿紅燈。他們活在一個永遠在更新、競爭又高壓的社群時代,每天滑到資訊爆炸,焦慮跟著來。

有過半數的 Z 世代表示,自己有焦慮或壓力過大情況。而且他們不會藏在心裡,會主動尋求心理資源,這一點比起前幾代人更勇敢也更健康。他們期待的是一個能包容脆弱的社會和職場,別再叫人「撐下去」,這一代懂得說:「我需要休息。」


參考資料:經濟部產業人才發展資訊網Deloitte United States

z世代工作態度:00後整頓職場?

別再說 Z 世代不努力,他們只是比起「升官發財」,更在意活得有意義、有喘息空間,而且能持續成長。他們不是不想衝,是想衝在對的地方,衝得值得。

來看看 Z 世代的職場態度有多「有感」又「有標準」,有些老闆可能會先冒三滴冷汗,但聽懂了就知道:這群年輕人其實很可以!

工作/生活平衡是底線,不是福利!

Z 世代把 work-life balance 當成職場紅線,不是什麼加分條件,而是「基本要有」。再也不是「拼了命升主管」,而是「能不能讓我有生活?」才是關鍵。

根據經濟部資料,有 77% 的 Z 世代 把「生活平衡」排在選工作最重要因素的第一名。相對地,只有 6% 的 Z 世代認為「升到高階主管」是他們的首要目標,這比例在 X 世代可是高很多!

Z 世代想要的是「能下班的工作」,不是「下班還要 Line 的主管」。

重視工作中的學習機會

薪水不夠高會猶豫,但學不到東西一定走。Z 世代大多很重視工作中的「學習機會」,不想當社畜,更不想被困在沒有未來的職位裡。

選擇雇主的原因 Top 3
  1. 學習與成長機會
  2.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
  3. 職涯發展空間

他們對「一直做一樣的事」沒耐性,也不接受停滯,覺得時間應該花在有價值的事上。

這種沒意義的工作,你愛做你做。

AI 是工具也是競爭者

Z 世代是 AI 蓬勃發展的第一代,會用 ChatGPT 做報告,也會用 Canva 生設計,但這不代表他們沒在怕未來被取代。74% 的 Z 世代相信生成式 AI 將快速改變職場生態。同時,有超過 60% 表示擔心自己工作會被 AI 剝奪,對未來的焦慮一點都不輸爸媽。

AI 可以幫我,但拜託不要搶我飯碗。

偏好彈性制度的工作

Z 世代超討厭「非得進辦公室打卡」這件事。不是他們偷懶,是他們更相信效率產出才是王道。

有高達 72% 的 Z 世代表示,若公司沒提供彈性工時或遠距制度,他們會直接考慮離職他們認為,工作可以有效率完成,但生活不該為了辦公室硬擠時間。

硬性加班?那我繼續滑104囉。

留住 Z 世代,不只靠錢,更靠空間

雖然 Z 世代也愛薪水,但對他們來說,能不能學能不能活能不能平衡才是更長久的選擇標準。

企業該思考的不是怎麼要求他們加班,而是:

  • 你有給他們學習與轉職的機會嗎?
  • 你有設計出能喘氣的工作流程嗎?
  • 你有讓他們覺得「這個工作有意義」嗎?

你不能用「草莓族」來概括Z 世代的人,大多數的人只是更懂得照顧自己。給他們陽光、自由與支持,他們會給你無限創意與行動力!

Z 世代價值觀:活出自己,才是人生

Z 世代,這群在數位浪潮中成長的年輕人,對於人生有著獨特的見解。他們不再追求傳統的成功定義,而是更注重自我實現、生活品質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力。對他們而言,活出真實的自己,比什麼都重要

自我實現:找到熱情,才有動力

Z 世代不太吃那套「工作就是要拼命加班存錢買房」的劇本,他們更在乎自己做的事情有沒有意義,能不能讓生活變得更有質感。他們會問自己:「這樣的生活我想要嗎?」「這份工作除了薪水,還有讓我開心的地方嗎?」如果答案是 No,他們可能比你想像得更快轉身走人。他們不怕改變,只怕在錯的地方消耗自己

生活平衡:工作不是全部

「生活不是只有工作」這句話,在 Z 世代身上完全體現。他們會認真工作,但不會讓工作霸佔人生。他們重視休息、旅行、心靈療癒、跟貓相處的時間勝過升職加薪的名片。他們也不會只為了薪水,就委屈自己做一份讓人討厭的工作,他們寧願找個收入普通但快樂的工作,兼職經營副業,還比較踏實自在。

社會責任:關心世界,從我做起

Z 世代看起來佛系,其實內心超在意社會大小事。有發現嗎,最近的年輕人們更會因為品牌不環保就拒買、看到不公義的社會事件會發文聲援,甚至會認真研究 ESG等相關議題。不是因為他們閒,而是他們真的覺得「如果沒有人出聲,那世界怎麼變好?」別看他們年輕,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力,比你想像的大很多!

真實溝通:拒絕虛偽,追求真誠

跟 Z 世代相處,你真的不用裝。他們喜歡的是「有話就說」,不拐彎、不演戲。他們很會讀空氣,但也不喜歡辦公室那種表面客套、暗地裡翻白眼的文化。他們要的是能安心表達意見、不用一直揣測主管心情的職場環境。對他們來說,「舒服的溝通」比再多福利都重要。

持續學習:不斷進步,迎接挑戰

別以為 Z 世代只靠 YouTube 跟 ChatGPT 在學東西,他們學得超快也很願意投資自己。不管是線上課、工作坊、海外志工還是剪片技能,他們都是「只要有興趣就學爆」。這一代早就知道,一招打天下的時代早過去了,只有不斷進化,才能走得長又穩。

Z 世代的戀愛觀:愛你,但更愛自己

Z 世代在戀愛這件事上,超級有自己的節奏。他們可以很熱情,也可以很冷靜。他們不是不想談戀愛,而是覺得談戀愛前,得先搞懂「自己到底想要什麼」。愛情不再是非談不可的KPI,而是生活裡的一種加分選項。愛了很好,沒愛也沒關係,反正他們還有一狗票事情想做。

感情裡,不能沒有界線

Z世代很重視「自在感」跟「心理界線」。他們喜歡的戀愛,是那種可以一起耍廢、也能各自精彩的狀態。不用每天報備、不需要 24 小時綁在一起,反而更喜歡有空間有自由的相處模式。戀愛對他們來說,不需要激情澎湃到爆炸,而是可以安心做自己、不演戲的那種穩定關係。

他們也不怕講出自己的需求,甚至交往前就會先溝通好同居O不OK、未來有沒有想結婚、能不能接受開放式關係,遠距行不行?對他們來說,形式不重要,重點是雙方講清楚、說好怎麼走。如果沒有共識,就別硬湊,散得乾脆反而更有風度。

想被理解,不是被控制

Z 世代喜歡有溫度有互動的感情,但他們最怕那種控制狂式戀愛。他們會更看重心理上的契合,而不是誰比較黏誰、誰比較主動。能夠互相理解、給對方自由、一起進步,才是他們眼中理想的感情模式。他們會說:「我需要的是 partner,不是 owner。」一句話,道盡他們對戀愛的高度自覺。

線上聊歸聊,線下要有感

雖然 Z 世代的愛情幾乎都從 IG、交友軟體開始,但他們並不迷信虛擬情感。他們知道在網路上誰都能包裝得很完美,真正想要的是實際見面後還能合得來、聊得深。他們會在意的是見面時的氛圍、聊天的節奏、價值觀能不能共鳴,而不是照片修得有多漂亮、限動發得多有 sense。他們想要的是真實,不是濾鏡。

不對就放,斷得乾淨才有尊嚴

Z 世代也滿會放手的。他們懂得分手不代表失敗,只是我們不適合。他們不會因為「都交往這麼久了」就硬撐,也不會為了怕一個人就勉強自己留下。這一代人很會跟自己對話,一旦發現愛情不再健康,他們會果斷離開。哭一下可以,但絕對不會回頭再栽一次。

可以很自由,但不能沒共識

Z 世代對於愛情的形式真的沒在設限。有些人可以遠距戀愛談得超穩、有些人會試試看開放式關係,也有人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不能接受這些。不管是哪一種,Z 世代的重點是雙方有沒有「說好再開始」。他們重溝通、重界線,想要的是「彼此理解」而不是「勉強配合」。

以前有人會在一段關係裡苦撐,覺得「再忍忍應該會變好吧?」但 Z 世代根本不走這套。他們相信一段感情最基本的,是要讓人變得更好、更踏實,而不是變得焦慮、自我懷疑。只要感覺不對、能量不平衡,他們就會勇敢斷開。不是不愛,是因為更愛自己。對他們來說,沒有比一個人過得舒服更值得追求的事了。

更喜歡沒有濾鏡的愛

你有沒有發現,Z 世代戀愛不太喜歡大放閃?他們其實超懂社群背後的真相,知道限時動態的甜蜜照可能只是吵完架後的和解照。他們不迷戀那種「看起來很幸福」的包裝,更重視的是私底下的互動有沒有真誠、有沒有尊重。戀愛對他們來說,不是秀恩愛的劇本,而是一段能安心信任、持續交流的關係。

愛情不是人生的主線任務

對 Z 世代來說,戀愛很美好,但不會是人生唯一的重心。他們可以邊談戀愛邊準備轉職、考試、進修,甚至規劃創業。他們知道,感情雖然重要,但不能把人生押在別人身上。穩定關係很棒,但讓自己穩定更重要。他們會說:「我可以愛你,但不會為了你迷失我自己。」

結語:跟Z世代相處,不是命令而是溝通

很多人覺得 Z 世代很難搞、耐性差,但其實他們不是不願意努力,只是不想盲目聽話。他們重視「為什麼要做」、也希望事情有意義,不是只因為「以前都這樣」。

想跟 Z 世代好好相處,不用一直說教或搬出「你這年紀我都…」那一套,反而可以試著聽他們怎麼想,聊聊彼此的期待。他們不是叛逆,只是想要尊重、真誠和一點空間。只要願意溝通,Z 世代其實很好懂。他們勇敢、務實,也比你想的還有想法。

歡迎分享給更多人!
  • 已複製網址!
  • 已複製網址!

作者

我是漫漫,分享慾爆炸的普通女子。想要將自己喜歡的、好奇的、發現的各式各樣情報分享給大家!

歡迎留下你的想法!

To comment

目次